首页

女王黄金圣水视频网站

时间:2025-05-24 18:12:41 作者:一封感谢信背后的生死救援 浏览量:11383

  中新网重庆9月12日电 (钟旖 张旭) “未来的长江文明将持续发展,可以继续跟黄河文明交相辉映,奠定中华文明的强大的基础。”12日,在重庆召开的2023长江文明论坛上,著名历史地理学家、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如是说。

  当天,围绕论坛“宅兹中国:长江文明探源”专题,葛剑雄对黄河长江交相辉映的中华文明发展作出相关阐释。

图为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召开,著名历史地理学家、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发表演讲。中新网记者 陈超 摄

  “大河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系。”葛剑雄表示,在世界各国中,只有中国是自古以来就完整拥有长江、黄河两条世界级大河的国度。黄河、长江都处于北温带,在以往气候变迁中都适合人类生存发展。

  黄河流域拥有大面积的可耕农田,小麦约在4000年前传入中国,为国家形成了巨大的、稳定的农业基础,使得文明进程得以加速,能够始终稳定发展。长江流域尽管1万年前就已经开始栽种水稻,并且适合各种经济作物,但是它有平原、丘陵、湖沼,地形多样,在工具落后的情况下,开发受到很大制约。后来,随着长江流域各方面条件的改善,加之黄河流域战火频仍,黄河流域人口大批南迁,为长江流域输送了大量人才,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。

  葛剑雄提到,到了唐宋之际,经济、文化的重心逐渐南移,长江流域已从早期的被中原人视为蛮荒之地的地方,逐步变成了人间的天堂。在北宋,有了“苏常熟,天下足”的谚语,后又有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的说法,说明长江下游、江南地区在人文、自然各方面都达到适宜人类居住发展的环境。

  葛剑雄强调,历史上,黄河、长江是交相辉映的,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都是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。

  谈及“长江的未来”,葛剑雄认为,应从天时、地利、人和角度加以分析。比如地利方面,对科技、人文、信息、金融、商贸、高新产业、全球人流而言,内陆和内陆城市未必是劣势。长江经济带的命脉在长江及其支流,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
  葛剑雄还特别提到,要充分关注人力资源对于文明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,做到未雨绸缪。(完)

【编辑:张燕玲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着力绘就祖国北疆发展新蓝图

根据四地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数据,2023年,上海GDP为4.72万亿元,江苏GDP为12.82万亿元,浙江GDP为8.26万亿元,安徽GDP为4.71万亿元。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,增长5.7%。其中浙江、江苏和安徽三省份2023年增速都跑赢了全国。

“陈嘉庚与华侨金融”主题展在侨乡泉州展出

读懂三中全会④:8组“绿色热词”背后的知识点

会上,班主任秦海璐与主课老师周一围携王鼎、王子妤、王乔熙、杨淇源、张斐然、周益如、姚景元、徐媛屹娜、桉好、蔡锦昕十名学员悉数到场,嘉宾主创分享了创作感受与录制经历。

文旅部:“五一”假期国内旅游出游2.95亿人次

水清滩净、鱼鸥翔集,如今的五缘湾已成为亲海休闲的“城市新客厅”。立足生态优势,五缘湾锚定发展高集中度、高附加值产业定位,游艇产业应运而生。

【两会好声音】听代表、委员、群众谈发展感受

据日本九州电力公司消息,川内核电站所在地区有震度4级的明显震感,该公司紧急对核电站进行检查后,暂未发现异常,其附近的核辐射量也没有发生变化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